《英宪精义》

[英]戴西·阿尔伯特·维恩(生卒年不详)
  本书作者戴西是英国宪法学家、国际法学家和政治学家。他出生
于英格兰的一个贵族家庭,1858年以优等荣誉奖毕业于该学院。1863
年取得内殿律师学院律师资格,在伦敦人事律师业务,并进行法学著
述。1882年—1909年担任牛津大学教授,在英国历史上开创了在大学
讲授普通法的先例。《英宪精义》是戴西的三大名著之一,原名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Law of the Constitution》
,简称“The Law of the  Constitution”。《英宪精义》原是戴西
的牛津讲义的修正稿,1885年初版于伦敦,在以后的30年间,该书多
次再版,每次印行作者都对原稿进行修正,1915年该书发行了第八版。

  作者在原书第一版序言中指出,这部书不是一部宪法大纲,也不
是一部宪法通论,其目的只在于探讨英宪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或称
基本精义。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以法律的观察点为限,运用分析法学
派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英国宪法的基本原理,论证了英国宪法的正统
性。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英国国家制度的三个主要原则。包括:(1)
国会在立法方面的最高权力。他认为,英国的主权在议会。它可以制
定任何法律而不受任何限制,包括修改宪法和废除普通法。在他看来,
英国议会在法律上是无所不能的,是全部法律主权的体现。 (2)法
治原则。戴西认为,任何人都不应因从事法律所未禁止的行为而受罚,
并主张任何人的法律权利和责任都应由普通法院审理,反对采用一种
处理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纠纷的行政法院。他还认为,根据习惯法的
原则,国家与个人都应当是平等的,法治不仅能排除专横的法令,而
且能完全防止政府官员的任意判断,并使司法独立等。 (3)正式的
法律规则和非正式的宪法传统之间的密切关系。英宪是长期政治历史
发展的产物,它没有统一、完整的书面形式,而是由成文的法律和不
成文的习惯、惯例构成。主要包括:第一、历史上带有规约性质的宪
法文件。如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the Great Chastes),1628
年的《权利请愿书》(the Retition of Rights),和1689年的《权
利法案》(the Biu of Rights) 等。第二、由议会制定的具有宪法
性质的法律。如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the Habeas Corpus Act),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the Act ofSettlement)等。第三、宪法
性的法院判例。如1678年确立法官特权的贺威尔案(Howll'sCose)。
第四、普通法中的某些原则和规定,如关于国王特权的制度。第五、
宪法惯例。惯例虽然不能为法院适用,但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如议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王权由大臣实际行使等。

  戴西认为,英国宪法既不能以一道或数道公文列举,也不能以过
去和现在的时间来严格区别,它缺乏谨严明确的内容,也缺乏首尾完
整的体系。与欧洲大陆法和美国宪法都有所区别。戴西将英宪的所有
规则按照有无实效为标准分为英宪的法律和英宪的典则两部分。前者
包括英宪的法理、法规,后者包括典俗、成训、惯例等。作者认为,
英国宪法就是以法律和典则两类规则构成的体系,按照这一体系的规
则,英格兰的主权得以合法运用并分配于政府和人民之间。典则部分
一般为非成文的,法律部分既有非成文的要素,又具有成文的要素。
英宪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机械,而是政治社会中一种有机体的组织。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引证了欧洲大陆国家的宪法与行政法并同英
国宪法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英宪本身的一些特点。首先,英宪具有
柔性宪法的特点,它随时可以被议会变易或修改,与法兰西宪法的刚
性形成了对比;第二,英国宪法具有保守性。英格兰具有从事改良事
业的传统,历代制度既因袭前代制度而又有所改革。这种遵守成规的
特点成为英国宪法的一大特色。由此得出第三,英国宪法具有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取决于英格兰民族生活的连续性。最后,英宪还具有名实
不符的性质,就是说理论与实际往往不能一致。因为英国政治是从独
裁政治渐渐发展成为立宪政治的,政治体制已变,而某些法律、典则
却遗留下来,使理论与事实往往不能一致。

  正因为英国宪法有以上一系列特点,所以研究起来比较困难,也
比较重要。可以说,英国是世界资产阶级宪政之母,英国宪法对于宪
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作者戴西是一位博学的教授和富于经验
的律师,他善于分析事理,也善于在变异和复杂的事实中提炼出主要
原理,从而使《英宪精义》一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成为研究世界
宪法特别是英国宪法的一部权威性著作。

                      (杨红艳)

  说明:本文由叶宗斌先生打字并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