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中]张国华(1922— )饶鑫贤(1923— )
  本书由著名法律史学家张国华、饶鑫贤主编。张中华,出生于湖
南醴陵。从1942年开始,先后就读于中山岩石学工学院建筑系,湖南
大学工家院机械系,西南联大哲学系、政治学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
1949年 7月于北大政治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法律系主
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现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美法学教育交交流委员会中方主席等职。长期致力于中国法律思想史
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的中国法律思想史
学科(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主编)、《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中国法律
思想通史》(总主编)、饶鑫贤,出生于湖南沅江。1948年毕业于南
京国立中央政治大学。现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国法律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全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主编)、《中国法律史简编》(合作)等。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系统全面地介绍和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中国
自奴隶社会的夏、商、周各朝代,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后4,000后的法
律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全书为上下两册,除绪论和附录外,共有
5编22章。

  绪论部分主要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中国
法律思想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按照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严格地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历史
事实出发,做到裙带求是。为此,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突破陈旧的框
框的拘囿,站在今天的高度来评价各种法律理论和观点。关于研究的
对象和范围,作者认为,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以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法律
理论和观点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既包括对这些理论和观点的
内容、本质、任务、作用与特点的研究,也包括对这些理论和观点形
成、发展、演变以及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过程与规律的
研究。作者分析了中国法律思想史和法律学科内部的其他一些分支学
科、中国法律思想史和法律学科外部相邻的其他某些专史的关系问题,
从而界定了本学科的研究范围。关于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作者认为,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学科体系,在纵的方面,必须提示历史的脉络和发
展的阶段,指明依次出现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各个阶级、阶层、集团、
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的大要,和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师承关
系,概括这些法律思想发展、与演变的特点和规律等等;在横的方面,
必须提示每个历史阶段中影响和制约法律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的经济、
政治、思想等因素,指出种种各样法律思想及其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吸收和相互斗争的基本情况明确这些情况的意义和一般
的规律等等。而要建立这样一委托代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关键的是必
须切实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
方法,突破旧的研究方法方面的藩蒿,开创新的科学研究格局。关于
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作者提出,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就要
总结,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我国法学遗产的极度其丰富的内容,坚决打
破那种对待法学遗产的虚无主义和全盘否定的态度。总结是为了批判
地继承,而发掘、研究、总结和批判继承,根本目的都在于古为今用,
使之为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和法制服务。

  从第一编到第五编是全书的重点内容部分。作者首先根据社会形
态的差异,将全书分作几大部分,称为编,全书共有5编,依次为奴
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
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封建社会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法
律思想,封建社会宋至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法律思想,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形态内部,大体上按各种法律思想相关联的程度和发展演变
的阶段,以不同的集团、学派或朝代为标志,划分为若干章,以使读
者明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脉络和阶段。比如,在封建社会形态内,
就依据上述标准划分成 8章。再次,在每章之内,又按历史发展划分
为若干节,一般并标明各种法律思想的特点或要点所在,以使读者了
解各个时期法律思想的大势和各重要集团,学派和代表人物的法律思
想的内容。

  在这部著作中,尽管人物及其法律思想占了很大的比重,作全书
共写了七八十个人物思想,但是,作者尽力不使该书成为单纯的、孤
立的人物的排列组合,而是把人物及其思想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
代思潮中去考察,换句话说,作者不再对各个历史人物的法律思想平
铺直叙、面面俱到地列举,而是突出其法律思想中最具有特色的地方
。全书不以历史人物的名字作为章节的标题,愚昧是在标题上直接阐
明某个历史人物的法律思想核心,并在具体论述中突出这全核心。如
“孔丘以‘仁’、‘礼’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韩非的‘法’、
‘术’、‘势’三结合的思想”,“曹操和诸葛亮‘明法纪’、‘肃
威刑’的‘法’观点”,“魏源由‘革’到‘治’的变法理论”,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法治理论”,
等等。这也正是本书的显著特点之一。

  本书的末尾还附有一份中国法律思想史主要参考书目,内容大体
包括历代思想家或学派的著作、工具书和专门性著作三大类,总数近
四百部,极便于研究人员检阅。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领域中极富影响的
一部学术著作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具不重要的
学术参考价值。

                       (刘志)

  说明:本文由叶宗斌先生打字并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