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应是法律家而不是“工匠”,应是社会精英而不是普通公务员,本 着这样的思路,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着力——
培养司法理念 建设法官文化

本报记者 徐 献
  推行审判长选任制

  早在1998年9月,成都中院已在广泛借鉴、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试
点实行审判长资格制,1999年3月以来在全院推行,共授予31名法官
审判长称号。他们代表了成都中院的审判骨干力量,平均年龄37.5
岁,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70%以上。成都中院将这些“精英”法官
的照片、简历以及他们审理的主要案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欢迎社会
各届监督,反响强烈。强化合议庭职责,推行审判长选任制度,这一
重大改革举措正是《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认的方向。这表明成
都中院的审判方式改革走在了全国法院的前列。两年多的实践表明,
审判长选任制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审判长有职有权、能审能判,
真正解决了审、判分离的痼疾;办案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法官的
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促进了执法水平、业务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审
判工作的透明度,树立了法院的公正形象。

  人事改革展现新生机

  正如成都中院曲颖院长所强调的那样,“法官不是普通公务员,
法官应当是社会精英、国家栋梁。”1999年,成都中院选择了5个庭
级单位,“腾”出16个职位实施庭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竞争上岗后,
除5人留任原职外,有5名原中层干部落选,6名一般干部被选拔到副
处级领导岗位,真正体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原则。
而且,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也由原来的45岁降低到38岁;另有3名硕
士研究生、1名双学士、2名大学学历的干部充实进来,使领导班子更
加年轻化、知识化。

  与此同时,一般干部双向择岗也在进行之中。因工作表现差,办
公室有10名干部未被选择而待岗。

  人事制度改革产生的巨变不仅体现在职位上,更重要的是它带给
全院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内心的震撼。通过改革,“铁交椅”被搬
掉了,“铁饭碗”被端走了,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普遍增强了,从而带动各个部门整体面貌的改观,后进的奋起直追,
先进的更加出色。目前,成都中院正酝酿在全院范围实施竞争上岗和
双向择岗。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法官素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不亚于法律素
质。成都中院对这两种素质都很重视,大兴学习和调研之风。一是积
极构建群体调研大格局,推动调研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因为一个
只懂办案、不懂调研的法官充其量只是熟练的法律“工匠”,绝不是
高素质的法官,更谈不上法律家。在提倡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去
年成都市两级法院的调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在市级以上的法
律刊物上发表调研文章180余篇,其中有5篇文章分别在《人民司法》
“裁判文书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和“蓉城杯”征文中获奖。二是加大
了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力度,鼓励法官参加研究生、本科的学习。
1999年,在369名法官中,就读研究生的有119人,本科的101人,全
院五分之三的人在读书。

  成都中院还鼓励全院法官尤其是年轻法官除了钻研业务外,还要
学英语、学电脑,并举办各种培训班,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方便。近年
来,该院已选派了数名英语较好的年轻干部到美国学习管理;又组织
人员到省外10个中级法院考察,学习改革的先进经验。

  从去年8月1日开始,成都中院要求全院法官在工作时必须讲普通
话,受到当事人和律师的一致好评。普通话不仅能方便外地当事人的
诉讼,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都中院法官以开放的姿态迎接西部
大开发的良好形象。

  由此,浓厚的学术氛围正在成都中院悄然形成,不学习就要被时
代淘汰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学习、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做法蔚然成
风。

  着力建设法官文化

  法官理应是高素质的职业群体,不能只是埋头办案,而应拥有一
种自己的职业文化。这种文化将司法理性、人文精神与实证作风有机
结合在一起,展示出法官积极的理想追求、卓然的职业风采、丰富的
专业学识和清廉的操行品格。

  新世纪,成都中院对法官文化的建设开始了新思考,他们提出要
在观念要素上下功夫,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树立先进的司法理念,
包括充分尊重司法过程正当性和当事人主体尊严的程序意识,树立公
平、效率与效益并重的价值取向,培养全球化的法律意识,强调法官
的创造性释法的能力。二是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人格情操。三是
要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是否具有立体、宽泛的知识结构和视野,
是否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新时期衡量一个法官执法能力的
重要标志。四是要塑造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意识。过去,法官总被认为
是天然倾向于保守,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推动法律不断适应社会发
展的动力正包含了法官通过司法实践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法官要以满
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司法改革当中,积极为改革出谋划策。

  注:引自人民法院报2001年02月07日。
http://www.rmfyb.com.cn/html/2001/02/07/00620010207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