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法治印记
——大别山革命老区纪行

本报记者 荆龙 胡晓辉
  在中国革命史、中国法制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
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
它就是大别山。位于安徽省境内的大别山区犹为壮美,这里层峦叠嶂,
林木葱茏,河流交叉纵横,物产丰富。

  大别山的主峰天堂寨位于皖西地区(现为六安市)。皖西是中国
革命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革命
斗争岁月中,先后有30多万皖西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包括革命法庭在内的苏维埃政权,也一度在这里闪烁过耀眼的光芒。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我们“革命老区行”安徽记者
组奔赴大别山区采访。出发以前,我心惴惴。毕竟,那段战火纷飞的
历史太过遥远,革命法庭会是什么样子,在历史遗迹前追古思今又会
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历史画卷从烈士陵园展开

  皖西烈士陵园真实地记录了皖西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

  早在1922年,党就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组织。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
后,党组织发动群众逐步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在皖西六安、霍山
地区爆发六霍起义。此后不久,皖西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并与鄂豫
边、豫东南根据地连成一片,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正式形成。此后,党在根据地建立了各级苏维埃
政权,包括革命法庭、政治保卫局在内的政法机构成为政权的重要组
成部分。

  在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中,一张标有红色路线的地图尤为
引入注目,这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路线图。1947年六七月间,刘
邓大军成功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逐鹿中原的光辉历程。

  谈到这段峥嵘岁月中的法制建设,六安中院研究室的杨主任提供
了一条重要线索,独山镇有一座革命法庭旧址。

  独山位于六安市西南部,是“六霍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到达独山后,当地法庭的同志帮我们找来文化站的陈站长。他首
先领着我们参观了中共六安县委员会旧址和六安县保卫局旧址,当谈
到革命法庭的旧址时,他非常遗憾地告诉我们,就在我们来的前一年,
一名老乡在做饭时不慎引起火灾,将整个法庭全烧掉了。

  走进一条不宽的街巷,陈站长停在一堆碎石瓦砾前:“就这儿”,
他指着两堵高墙之间的空地说。大家看着已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的法
庭旧址,感慨万千。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未曾击倒她的身体,不曾想因
为一场意外,把自己吟唱了几十年的革命曲调永远地留在了二十世纪。

  一堵露出灰色方砖的斑驳墙壁上挂着一张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
这样几个字“六安县革命法庭旧址,1931.5—1932.9”。

  1930年,在六安六区召开的七邻湾会议上,我党决定建立苏维埃
政权,这个政权有包括革命法庭在内的12个机构。

  在当地文化馆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上记录着政权的基本框架,当
时的县委书记为鲍益三,革命法庭庭长为郭仲西(一任)、余在权
(二任)。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非常重视法制工作,六安县制定了《苏维埃条
例》、《债务办法》、《土地政纲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由鄂豫皖
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的《婚姻问题决议案中》明确规定,废
除一切强迫婚姻、父母代订婚姻、蓄婢等;婚姻不满意时,都可以提
出离婚;男女之任何一方,虐待打骂等行为均受法律之制裁。

  1931年九十月间,鄂豫皖苏区苏维埃政府制定《革命法庭的组织
及其与政治保卫局的关系》,将审判程序制度化。做出了诸如“法庭
审问案犯绝对不用刑”,“被告人不服判决时可以到上级法庭申诉”
等规定。并通过《革命法庭组织法》,规定人民委员会下设革命法庭,
内设审判委员、国家公诉员、辩护员。一切反革命案件须经过革命法
庭的审讯,公布判定罪状,由革命法庭执行。

  鄂豫皖根据地的法制建设,尽管还不完善,但毕竟从根据地全过
程的总体上看,各种法律法规还是得到不同程度的执行,对根据地和
红军的巩固与扩大起了重要作用,对依法治国作了十分有益的尝试,
对当今的法制建设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回顾这段历史,不难看出,
从组建革命法庭到制定法律法规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法制建设的
高度重视。“依法治国”的提出虽时间不长,但早在苏维埃革命政权
建设时期就已见端倪。

             法庭的变迁

  告别独山革命法庭旧址,我们再次踏上行程。一连好几个起伏后,
车势才渐渐平稳。在铺天盖地的翠绿裹挟中,我们到达了此行的目的
地——六安市金寨县人民法院。

  六安中院的罗书记告诉我们,金寨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鄂豫皖
红军32师、33师的诞生地。同时,这里又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
解放后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

  金寨也是国家级贫困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扶持的贫困县时,有
9.31万户农民的人均收入不足200元。近几年虽有所好转,但由于受
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经济状况未发生根本转变。在这种条件下开展
工作,法院的困难可想而知。金寨法院的曹院长告诉我们,法院每年
只有14.1万元的办案经费,而实际“保办案”的办公经费则需205万
元以上,干部用工资垫付办案差旅费用长期得不到报销是常有的事。

  虽则如此,金寨法院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乐观
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法院研究室的尚主任对我们说,詹老对这一
点理解地最为透彻。

  尚主任所指的詹老是曾在金寨法院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詹成武老人。
詹老的父亲詹谷堂烈士是红32师缔造者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早期
党的领导者之一。

  詹成武从1956年起就在法院工作,直到1989年退休才离开政法战
线,是金寨法院几十年发展的见证人。

  在法院的安排下,我们很快见到了詹老,他虽已年逾花甲,但身
体相当硬朗。谈起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更多的是呵呵一笑。詹老告
诉我们,56年他刚调入法院时,当时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办公地点
在山傍子上(半山腰),办公室就是自搭的两排草棚。57年从山腰上
搬下来,建成了3排30多间砖瓦房。当时法院机构设置也很简单,只
有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和秘书室。“文革”期间他被迫离开政法
战线,当他回来工作时,法院已在一座二层楼上办公了。

  “当然,同现在相比还是差远了,”詹老一边说一边指着法院的
审判综合楼,“这可是一座4千多平米的审判大楼啊。”

  当被问及在法院工作几十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时,詹老颇有感触
地说:“那时的办公条件同现在比有天壤之别!这说明什么呢?这说
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我们的执法环境越来越
好。”

  燕子河法庭是詹成武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们决定去那里看一看。

  老燕子河法庭依山而建,站在公路对面仰视才能见到它的全貌。
往上走共有39节台阶,这39节台阶建在近60度的陡坡上,我们登上法
庭已略感气喘。老百姓打官司先爬山,群众诉讼的困难可想而知。

  我们下了台阶前行不到50米,看到了新燕子河法庭,法庭就建在
公路边。这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建得规规整整。前面是用方砖铺
成的长方形小园,楼房与小院背靠大山,在绿树掩映下浑然一体。法
庭一楼为审判法庭,二楼为办公区,简约而实用。

  大家一边谈论着法庭的变迁一边找寻另一个法庭——苏维埃革命
法庭。也许时间太过久远,革命法庭的旧址已难以寻觅,只找到一间
小瓦盖顶的平房,房屋正上方写着“五星县苏维埃旧址”几个字,当
地人介绍说,当时的法庭就在里面办公。

  几十年前的法庭未曾找到,却发现了解放后老区法庭的变迁。

           霍山法官的精神支柱

  霍山是我们此行的第三站。法院的同志为我们准备了许多历史资
料,在翻看这些资料时,一个特别的名字——诸佛庵引起了大家的注
意。资料显示,正是这里的农民革命运动揭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同
样在这里设有苏维埃革命法庭。

  诸佛庵距县城不远,是一个辖区60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的小
镇。革命法庭旧址并不难找,只不过只能通过一张刻字的石牌遥想她
当年的原貌了。镇政协的王主席告诉我们,诸佛庵一带的革命几经挫
折,然而每次重建政权,革命法庭是必设的机构。现在镇上只有七处
革命旧址,革命法庭旧址就是其中之一。

  谈到法制环境,镇上的李书记指着街道两旁的房屋说:“您看,
老百姓都出去了,没人锁门。”果不其然,街道两旁住家的院门都大
开着,院内静悄悄地,显然主人不在家。

  李书记介绍说,诸佛庵是一个山区小镇,能吸引浙江、广东等省
客商几百万的投资,全靠这里良好的执法环境。几年前,一位广东的
客商看中这里满山的毛竹资源,投资生产竹制方便筷,由于合同不明
与当地的企业产生纠纷。霍山法院受理此案后,很快依法作出判决,
为这位客商挽回了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更让这位客商感动的是,霍
山法院的执行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在较短时间里他就拿到了执行款项,
他的工厂也迅速投入生产。之后,陆续有浙江等地的客商来诸佛庵投
资。显然,对这一案件的审理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现在,诸佛庵
的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以上,60%以上的家庭有摩托车。老百姓安居
乐业,邻里关系非常融洽,大家彼此信任,出门办事当然不必锁院门。

  谈起霍山法院的工作,法院的童院长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实现司
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他说,霍山经济并不发达,法院的工作条件
相对较差。但在逆境中,全院同志乐观地面对困难,勇敢地克服困难。
在我们这里,“公正和效率”已成为法院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精神支柱,
它既是一种追求,又是我们确定的工作目标。

  在大别山采访的这几天,有一种精神始终感染着我们——负重前
行而乐观向上。继承和发扬了革命传统的老区法官们正以自己的实际
行动实践着“公正和效率”这一世纪主题。

  注:引自人民法院报2001年6月22日。
http://www.rmfyb.com.cn/public/detail.asp?id=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