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民主的前景

赵志刚
  三月的北京,乍暖还寒。与天气的忽冷忽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网上“两会”热,会上网络热。

  政协会议今年首次使用互联网提交提案;国家统计局用网络查询
取代了传统的打印查询,代表委员轻松上“网”即可获得所需资料;
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除了对会议进行网上直播外,还充分发
挥了互动的特性,“两会论坛”频繁邀请代表、委员和海内外网友开
展网上对话。

  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加快,网络对民主的积极推动作用已日益
凸显。今年2月初,笔者参加北京市“两会”就深深感受到了网络所
拓展的广阔民主空间。市民给会议发来的电子邮件,在论坛、聊天室
交流的主要内容,很快就被感兴趣的代表委员提炼为提案、议案并提
交大会秘书处,民主的参与程度被一下子大大提高了。

  互联网不但创造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在线空间”,而且正在深刻
地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那么网络到底怎样影响着民主的进
程?

  从公众的角度考察,网络这一使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阻碍的互动方
式,使人们在感知与介入世界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痛快淋漓的感觉,
它提高了人们参与民主的兴趣。

  从交流的角度而言,顺畅通达的电子访问大大削弱了严格的等级
观念,一个平民通过网络知悉政府高层信息变得比从前容易了许多,
这促进了交流上的平等。3月5日晚,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新华网发
展论坛与网友交流西部开发话题,在现实世界开展如此平等的对话几
乎没有可能。

  从成本上来说,网络由于传播成本相对低廉,民众会很方便地通
过邮件或论坛发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改
变未来政治参与的结构与模式。从这次两会几个论坛的火爆上即可看
出这个倾向。

  两会网络热让我们对于民主有了如上诸多思考,但是在中国,计
算机的日益普及掩盖了一个事实,即真正能够在网络空间自由翱翔的
人并没有大比例的提高,不菲的网费限制了网民的规模;此外,即使
是已经在网上的人们,也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驾驭参与民主的能力。

  民主尚有空间,网络仍须努力。

  注:引自检察日报正义网2001年3月07日。
http://www.jcrb.com.cn/ournews/asp/readNews.asp?id=2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