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反腐风暴
反腐败力度越来越大
  就如同各行各业年终都要进行工作总结一样,对我国的反腐败工 作负主要责任的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在年终岁末也向社会通报 了他们一年来的工作成果。   截至11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已经查结案件134692件,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616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4146人, 地(厅)级干部331人,省(部)级以上干部21人。   12月21日于江苏南京召开的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公布,今年 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 42933件,其中有100万元以上的大案1270件,查办县处 级以上干部2749人;行贿案和渎职案的立案数比去年同期分别上 升了26·8%和42%。   今年3月8日,南昌郊区的一个刑场上,一声枪响,原江西省副 省长胡长清倒在一片枯草中,创下了1949年以来因职务犯罪被处 死的官员职务的最高纪录。法院认定,自1995年5月至1999 年8月,胡长清先后90次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共计544万余元。   短短几个月后,这个纪录被又一次刷新,9月14日,原全国人 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在北京被处死。成克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 席任上,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000多万元,金额之巨,令人 咋舌。   11月8日,厦门特大走私案首批25起案件一审公开宣判。厦 门特大走私案案值人民币530亿元,案值之大,卷入的官员数目之 多,等级之高,前所未有。仅在第一批案件中,就有厦门海关原关长 杨前线、福建省公安厅原副厅长庄如顺等多名高级官员被依法判处死 刑。   胡长清案、成克杰案、厦门特大走私案,被并列为2000年反 腐三大案,广受关注,一时间,“胡长清”、“成克杰”、“远华” 成为公众最耳熟能详的词语。而2000年,也因而成为不折不扣的 “反腐年”。
腐败护黑护假
  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在谈到反腐败形势时说,反腐败取得了很大成 就,但“有些腐败现象还在滋生蔓延,反腐败任务还十分繁重”。   通过对2000年度腐败案件的检索发现,除党政机关、国有企 业领导干部权力寻租现象之外,腐败从行政、司法领域向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蔓延。   吉林省近年来破获了多起重大黑社会性质案件。不久前处决的吉 林最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头目梁旭东,与之有牵连的党政干部就有 30多人,一些公检法和政府机关的干部,为违法犯罪分子洗脱和掩 盖罪行,使梁旭东团伙长年逍遥法外。而沈阳市新破获的一起黑社会 性质犯罪案,其首恶竟是沈阳市人大代表。   被称为“浙江最大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的温岭张畏集团犯罪一 案,牵出原温岭市市长周建国、原温岭市公安局局长杨卫中多位官员, 他们都涉嫌庇护黑社会性质团伙并收受其贿赂。而在广西百色,黑社 会性质团伙凭着与当时百色市公安局主要领导的关系,大规模经营赌 博、色情业。   这些迹象表明,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已经完成罪恶的“原始积累” ,开始直接向政治领域渗透;权力的庇护是黑恶势力膨胀的直接原因, 反黑必须与反腐同时进行,《法制日报》就此发表评论说:“后台和 保护伞不除,黑恶势力难消。”   2000年末,国务院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假联合行动。据统 计,目前全国每年造出的假货货值在1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假货 泛滥不仅侵害消费者和合法厂商利益,逃漏国家税收,而且极大地影 响了中国产品和中国市场在国际上的声誉。   几乎在每一宗大规模的造假、售假事件背后,都可以看到地方保 护主义、腐败分子的影子。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穹认为,当前 案件涉及假冒伪劣商品变多,假冒范围变广,大规模制假售假问题突 出,很大一部分原因与腐败有关。所以,打假的一个重点是要将打假 与反腐败相结合,立案侦查一批职务犯罪案件。
反腐败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
  2000年下半年,一部以反腐败为题材的电影《生死抉择》轰 动一时,票房收入甚至超过了进口大片。在《生死抉择》中,人们看 到的是腐败的普遍、严重和不可回避。   在这部电影的最后,反腐败的力量与腐败的力量经过一场惨烈的 搏斗后,终于取得了胜利,但胜利的原因说得上是偶然,就在代表反 腐败力量的市长李高成处于绝对劣势,眼看就要成为腐败的牺牲品时, 省委万书记赶到会场发表了有利于李高成的讲话,形势马上发生逆转。   有媒体就此发表评论说:反腐败的最终胜利靠的是偶然机会,靠 的是人治和权治,《生死抉择》没能走出清官情结,缺乏现代法制意 识。   《生死抉择》原著作者张平不回避这点:“文学作品只能是历史 的纪录,是发生过的事情的真实纪录,在我们现在人治意味非常强的 社会,你硬是写个对清官情绪进行严肃批判,有着现代的法制精神的 小说,这不是文学作品,这是幻想小说,现在中国还稀缺这个东西, 你怎么写得出来?”   无论张平创作原意如何,《生死抉择》在这一点上倒很真切地反 映了反腐败在很大程度上系于人治和权治的现实。   建立立足于民主法制的完善的制度才是根除腐败的良策,这几乎 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事实上,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放弃制度建设的努力, 但腐败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学者张春霖撰文就反腐败提出几条建议:针对国企改革进展缓慢 导致的监管真空,应该收缩国有经济战线;针对政府对经济活动过度 干预的寻租活动,尽可能减少干预消灭租金本身;针对体制内监督乏 力而体制外监督尚未形成,加快民主和法制建设;针对崇尚“关系” 的社会文化氛围,培育健康的民间舆论。   反腐败从来就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有赖于政治、经济体制各 项改革的顺利推进。但近年来,这些改革的深入,已经越来越触及到 旧体制的深层,改革的阻力和难度正在加大,并且遭到强有力的既得 利益集团的狙击。这正是反腐败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体制转换和民主法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不可 能指望反腐败毕其功于一役两役;而面临腐恶势力对国家经济、社会 秩序和民族道德日益严峻的侵害和挑战,我们不能不增强历史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在重典惩腐的同时,加建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治本 清源。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上下同心,随着一系列廉政建设法制 化措施的出台,随着“三公开”等一系列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和落实, 令人痛心的“腐而不败”现象必将逐渐消灭。   注:引自南方周末2000年12月28日。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today/gb/zm/zmzg2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