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与情理和法律与民心

杨立新
  前几天,在中央电视台参加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做专家点评。
接到了这场辩论的案例材料以后,就感到难度很大,很难点评,原因
是这个案例中的法理和情理之间的尖锐冲突。

  在辩论的现场,中央电视台的1000平方米演播大厅座无虚席。辩
论的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好不激烈。担任原告方的湖南代表队
的辩手依法论理,有根有据,把法律规定和法理基础阐释得清清楚楚,
使人不得不服。作为被告方的司法部直管所代表队在法律规定和法理
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依据情理和人权观念,以事论理,言之凿凿,使
人不得不陷入沉思。一场辩论,借案发挥,把一个法理与情理的冲突
演绎的那叫透彻。

  案情并不复杂。红星拖拉机厂是一个千人大厂,1997年向市工商
银行借款200万元,用本厂职工的12号家属楼作为抵押,经过抵押登
记。1998年贯彻房改政策,该厂将12号家属楼卖给住在这座楼房中的
102户职工,职工交款购房,与厂方签订了协议,约定102户职工享有
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所有权,但是一直没有办理房产证。到1999年,
这个厂产品滞销,负债率高达300%,经多方努力无效,1999年申请破
产,2000年5月登记注销。市工商银行的这200万元债权因为有抵押担
保,因此被排除在破产债权之外,单独求偿。市工商银行要求对12号
职工家属楼行使抵押权,102户职工主张自己的房屋所有权。辩题是:
依法应当保护银行的抵押权还是职工的房屋所有权。

  这个案例是虚构的,但却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改编的。
据有关权威人士说,因为这种情况而诉到法院的案件,绝不是仅此一
例。

  依据法律和法理,毫无疑问地应当保护银行的抵押权。这个抵押
权依法取得,经过登记,发生对抗任何权利主张的效力。而102户职
工对这座家属楼虽然交了购房款,并且也实际占有、使用自己所居住
的部分,但是所有权并没有过户,从名义上说仍然是该厂破产遗漏的
财产;即使是102户职工已经继受取得了该座家属楼的区分所有权,
由于设定抵押的财产在转移所有权的时候,抵押权并不消灭,而是随
同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因此,工商银行行使抵押权的主张没有任何
法律障碍。

  但是,房改,是一场职工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在过去,
中国的政策是低工资、高就业、福利保障由国家承担,住房就是职工
的最大福利。在房改中,把职工自己按照政策和租赁合同使用的家属
住房低价卖给职工,每个职工只有一次机会,别无他求之法。可是,
由于工厂发展生产而将职工的家属楼抵押给银行,又将这样设有抵押
的房屋卖给职工,在银行行使抵押权的时候,职工就要流离失所,露
宿街头。这难道是职工的错吗?这样的后果不应当由这102户职工承
受。按照基本的人权规则,也不能让银行行使抵押权,将这102户职
工轰出自己的家!

  一般而言,法律是规制将来行为的规则,对以往的行为不发生约
束力,这就是法律的溯及力原则。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引
起的各项制度的剧烈变革之中,很多事情是在制订法律之时无法预料
的,因此就出现了这种抵押权与所有权所产生的法理与情理之间的激
烈冲突。依法治国,就是要严格执行法律,办案严格依循法理。在一
般的情况下,这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在这个案件所体现的情况下,
谁就敢说一定要严格依法办案?

  依法治国没有错,依法办案也没有错。问题是在于,制度的变革
和政策的变动造成了这种令法律和法理尴尬,情理和民心不能容忍的
局面。

  这就涉及到了改革的政策问题了。改革一个制度,改变一个政策,
要经过仔细的论证。打牌还要经过仔细思考呢!可是如果不是棋牌类
运动员参加正式比赛,这仅仅关系到自己的输赢问题。一个改革措施,
涉及的绝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绝不仅仅是几个人的利益,甚至绝不
仅仅是广义的国家利益,而是关系到实实在在的成千上万、数也数不
清的人的利益。稍有闪失,就会民声鼎沸;处理不好,甚至会使百姓
流离失所。这样的后果,决策者不是要仔仔细细地斟酌吗?即使是在
改革之初没有考虑清楚的问题,在实践中出现了问题,在处理时也一
定要考虑好民众利益的保护,不能让改革带来的问题,以及其他人的
过错所带来的后果,让无辜的百姓承担。法律和法理没有错,有错的
就是有些政策的改变考虑不周,有违情理和民心。

  衣食所安,民生基础。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的基本职能就是
保护人民利益。改革的本意是要使人民更加富裕,生活更加美好。衣
食不安,民生就没有基础。人民如何当家作主?“天下者非一人之天
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古代智者总结出来的道理,实在是精辟之言。
任何决策者和司法官不仅要记住这句话,而且还要记住“载舟覆舟”
的道理。

  法理和情理的和谐,就是法律与民心的统一。

  注:引自杨立新民法网立新说法论坛。
http://www.yanglx.com/bbs/Reply.asp?Band=CA&ID=12165&RootID=
12165&CurPage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