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议庭职能的强化

江必新
  有关审判主体制度的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强化
合议庭的职能有关审判主体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作为审判方式改革
的一项基本任务,强化合议庭职能的问题已提出多年,但司法实践中,
这一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在一些地方,合议庭的职权被非法剥夺;
有的地方,合议庭的职权受到庭长、院长、庭务会、审判委员会的严
重挤压;有的地方合议庭的职能曾一度得到强化,但不久又被削弱。
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论证,从操作层面进行深入的对策
研讨,才能使这一至关重要的改变措施落到实处。

  强化合议庭职能的根据及必要性首先,强化合议庭的职能具有充
分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

  强化合议庭的职能是我国审判主体制度所决定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
制。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
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法
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人民法院审判上诉
案件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由此可见,在我国,
基本的审判主体是合议庭,而不是独任法官,更不是其他个人和组织(
这种制度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具有合理性);合议庭是我国最基本
的审判组织形式,也是主要的审判主体。

  强化合议庭的职能是独立审判原则所决定的。人民法院独立行使
审判权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法院的独立审判最终必须通过
审判主体的独立来实现,审判主体如果没有独立性,法院的独立就是
一句空话。要实现审判独立,就必须强化合议庭的职能。

  强化合议庭的职能是诉讼的直接言词原则所决定的。在我国,除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以外,原则上实行开庭审理,即是说,
直接言词原则是我国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是审
判必须具有的“听讼”性质所决定的。这一原则客观上要求强化合议
庭的职能。

  强化合议庭的职能也是“审”与“判”的内在关联性所决定的。
审理权与裁判权应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只审不判或只判不审都不符
合审判工作的内在规律。要实现审理权与裁判权的统一,必须强化合
议庭的职能。

  其次,强化合议庭的职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合议庭职能的弱化、其他主体对合议庭审判权的侵蚀,所造成的
审理权与裁判权的分离、审判人员责任心的削弱或丧失、非理性意见
对裁判结果的支配以及违法审判责任无法追究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司
法公正的实现,甚至成为司法腐败的渊薮。

  合议庭独立裁判权的丧失、审判权的分散以及多个裁判主体的重
复劳动,使案件不能及时审结,从而降低了审判效率,加大了诉讼成
本,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可见,强化合议庭的职能不仅天经地义,而且势在必行。

  强化合议庭职能的基本路径由于合议庭的职能受着强大的习惯势
力和保守势力的桎梏,受到来自外部的、内部的各种权力的挤压和侵
蚀,要强化合议庭的职能,必须破除观念桎梏,束缚侵权之手,理顺
各种关系,从而为其职能的强化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一)必须破除将法院独立审判同审判组织和法官独立审判对立起
来的观念将法院独立同审判组织独立和法官独立对立起来的观念,在
事实上成了强化合议庭职能的最大思想障碍,也成为有关主体侵犯合
议庭职权的堂而皇之的根据。要强化合议庭的职能,必须确立审判组
织独立和法官独立的观念。审判组织独立和法官独立的根据在于:同
西方的司法独立并不排除法官独立一样,中国的审判独立亦不排除审
判组织的独立和法官的独立;审判独立必须通过审判组织的独立和法
官独立而实现,没有审判组织的独立和法官的独立就没有审判的独立;
司法公正不仅需要法院的独立,而且需要审判组织的独立和法官的独
立。

  (二)必须理顺合议庭同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理顺合议庭
与院长、庭长的关系。现实中,庭长、院长对审判工作的组织、协调、
指导、监督的职责往往被浓缩或异化为对案件的把关权和对裁判文书
的审核签发权。这种做法,事实上将庭长、院长的管理、监督权变成
了不具有正当程序的审批权,变成了个人凌驾于审判组织之上的法外
特权。这种做法,不仅容易造成审判职责不清,影响司法效率,而且
成为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的一个源头。要理顺合议庭同庭长、院长的
关系,必须逐步取消庭长、院长的审核签发权或审查把关权,限制院
长、庭长对合议庭的组织管理权。院长、庭长对合议庭的组织、管理
权应主要体现在:对合议庭形成的组织;对合议庭在审判过程中的帮
助和指导;对有关关系的协调。为了防止院长、庭长利用这种组织管
理关系进行非法干预,有必要设定以下规则;合议庭一经依法组成,
非有法定事由或正当理由不得改变;合议庭的审判活动应当依法运作,
院长、庭长的指导不得违反法定程序;院长、庭长对案件的裁判意见
对合议庭不具有任何约束力。

  其次,要理顺合议庭与庭务会的关系。现实中,庭务会不仅讨论
研究庭内的行政事务,还讨论案件,而且庭务会的意见事实上凌驾于
合议庭的意见之上。这种做法,不仅与现存法律规范相悖,而且流弊
滋甚。要理顺合议庭与庭务会的关系,必须取消庭务会讨论研究案件
的权力,庭务会原则上只就庭内行政事务进行讨论和研究,不讨论和
研究案件。合议庭认为需要就有关法律问题征求意见的,可请求庭长
召集有关内行或专家参加的研讨会,研讨会的结论对合议庭不具有法
律上的拘束力。

  第三,要理顺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院长的提交权必须基
于合议庭的提请权;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原则上应只限于法律问题;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应当允许合议庭全体成员列席;审判委员会的主
持人应当最后发表意见,不得因不同意多数人意见而决定“以后再议”;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应当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结论
经全体委员过半数同意方能通过;对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
执行,但合议庭如有异议可提请审判委员会复议。

  (三)必须对相关主体的职权和职责进行合理定位不对相关主体的
职权和职责进行合理的定位,合议庭的职权即使得到强化也会出现反
复。

  关于庭长与院长的职权与职责的定位问题,可以考虑如下方案:
庭长与院长的主要职责是作为法官参与合议庭审理案件并担任审判长,
通过主审案件发挥示范、指导作用;赋予庭长、院长以提请复议权,
发挥其管理和监督作用;赋予庭长与院长的在判后的审判监督权,即
认为裁判确有错误,即可依照法定程序发动再审程序;赋予庭长或院
长对庭内或院内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权。

  关于庭务会的职权与职责的问题,笔者认为,原则上,庭务会只
能就庭内的行政事务作出决定,受合议庭之请求,庭务会可以就案件
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但庭务会的意见仅供合议庭参考,
不能将庭务会的意见凌驾于合议庭之上。

  关于审判委员会的职权与职责问题,目前有如下几种主张:一是
认为应当废除审判委员会(理由是现时审判委员会制度具有审判脱离、
暗箱操作、破坏回避制度、议事不规范、难保审判质量、降低合议庭
成员的责任心、不利于提高法官素质、无法追究错案责任等弊端,而
且审判委员会所具有的人员组成的非专业性、讨论方式的间接性、秘
密性是无法克服的弱点);二是主张分解现时的审判委员会(即各个法
院建立数个专业审判委员会,专业审判委员会由各个审判业务庭的专
业知识和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组成,分别讨论刑事、民事、经济、行
政案件中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院长或副院长按其专长和分工分别参
加各专业委员会并主持会议),三是保留审判委员会,但应改变其职
能(即逐步取消审判委员会决定案件的裁判职能,强化其总结审判经
验、审判监督和指导、行政管理职能,增加审判工作的咨询职能);
四是认为审判委员会应当保留,但应限制其职权范围(即限制审判委
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职权);五是认定审判委员会应当保留,且保留
现有的职权范围,但应完善相关制度(有的建议建立审判委员会委员
参加或旁听庭审的制度)。笔者认为,目前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
的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总的说来还是利大于弊,而且这些弊端并
非不可疗救,故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审判委员会还应当保留。但一方
面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应当有所限制,原则上应当限于疑难案
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此外,审判委员会还应具有总结审判经验、研
究审判工作对策、决定法律要求由审判委员会决定的事项等职能,最
高法院的审判委员会还应当讨论通过司法解释的职能);另一方面,
应当完善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制度(包括审判委员会的组成制
度、任期制度、回避制度、合议庭成员报告制度、保密制度、例会制
度、议事表决制度、议事记录签字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其办事机构
的工作制度等)。

  合议庭正确行使职权的条件与保障要强化合议庭的职权,必须创
造条件,确保合议庭能够正确地行使职权。

  必须尽快提高法官的素质。现有法官的整体素质问题是强化合议
庭职能的最大制约因素。不尽快提高法官素质,权力即使下放也会收
回。要尽快提高法官素质,必须同时采取以下措施:改革法官选任渠
道,严格法官选任的资格和条件;改进法官选任程序和方法,强化竞
争和激励机制;对现有法官(包括助审法官)进行科学分类,以淘汰现
有的不合格的法官;建立科学的法官培训制度,对现有法官实行定期
强制脱产培训;加强和完善法官交流和轮岗制度,同时注意法官职业
的专业化;完善法官伦理规则,建立法官高度自律的机制;等等。

  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合议庭的制度。有关合议庭的制度是否健全,
是合议庭能否公正地履行其职责的重要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应当
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合议庭的组成制度;二是合议庭开庭时的分工合
作制度;三是评议制度;四是有关审判长、合议庭成员及书记员的职
权和职责的制度;等等。此外,为弥补目前法官素质偏低的情况,在
限制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之后,可以考虑由五至七名法官组成
的大合议庭承担本审判业务庭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

  必须尽快建立证据规则和法律适用规则。建立完善的证据规则和
法律适用规则,是合议庭正确行使职权的重要保障,也是防止法官滥
用审判权的重要措施。没有完善的证据规则和法律适用规则,就无法
检验法官是否滥用职权,也无法判断合议庭是否公正地行使审判权。
证明规则包括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法庭质证规则、认证规则、证明
标准规则、调查取证的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各种证据材料的效
力规则等等。法律适用规则包括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规则、不确定法
律概念的解释规则、冲突规范的选择适用规则、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规
则、法律漏洞的填补规则、适用法律的逻辑规则等等。

  必须强化当事人对法官的制约机制。取消“司法长官”对合议庭
的监督把关权,决不意味着合议庭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审判权同其
他权力一样,不受监督也必然会发生腐败。问题是采取何种方式进行
监督制约。从审判权的性质而言,从司法公正对审判权的独立性的极
度依赖而言,最有效的监督是当事人的监督,负效应最小的制约是当
事人通过诉讼程序所进行的制约。强化当事人的监督和制约应当从以
下几个方面着手:重新配置审判权和诉讼权利,取消或限制法官的某
些具有超职权主义性质的权力;增加当事人对法官或合议庭作出的某
些对案件的审理结果具有实质性影响的中间决定的抗告权或上诉权;
赋予当事人直接对对方当事人进行询问和质证的权利;等等。

  必须强化违法审判责任追究机制。过度的法官责任追究必然伤害
法官的公正立场和自由心志,故笼统的“错案”责任追究是不可取的,
这也正是相当一些国家实行所谓司法豁免制度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
是说,法官可以免受一切责任追究。没有适当的违法审判责任追究机
制,审判法治和审判纪律就无以强化。当前,必须坚决执行《人民法
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
分办法(试行)》,切实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纪律监督,严肃查处各种利
用审判职权违法违纪的行为。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注:引自《法律适用》(月刊)2000年1月(总166期)。
http://www.rmfyb.com.cn/html/2000/05/24/80020000524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