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嬗变:军事→工程→法律

郝铁川博士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辉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局限;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语言思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情感追
求。

  在粉碎“四人帮”以前的岁月里,由于距离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未远,更由于1957年以后“阶级斗争为纲”的战鼓声声逼人,人们的
军事思维方式似乎特别发达,喜欢用打仗的方法解决和平建设年代的
问题,更爱用军事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在战争年代,我们打
仗善于采用运动战的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运动中消灭
敌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仍然长期采
用这种运动战的方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从1957年到粉碎
“四人帮”以前,各种各样的运动几乎不断。随着“阶级斗争为纲”
的确立,人们便进入了“战争状态”;绷紧了头脑中抓阶级斗争的这
根弦,瞪大了警惕阶级敌人新动向的这双眼,一张口便是“打它几个
大战役”、“要特别能战斗”、“要攻克这个堡垒”、“要战略上藐
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一动笔便是“七亿人民七亿兵,毛主席
是红司令”。看来,“阶级斗争为纲”与军事思维方式难解难分呀!

  粉碎“四人帮”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扭转乾坤,废除了
“阶级斗争为纲”,代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盛行一时的军事思维方
式也不再红红火火了,代之而起的是工程思维方式。翻阅一下前几年
的报纸,你便会看到“工程”满天飞:“希望工程”、“菜篮子工程”
、“五个一工程”、“扶贫工程”、“爱心工程”、“再就业工程”、
“银发工程”,等等。过去喜欢说“打它几个战役”,现在则喜欢说
“搞它几个工程”。

  言必称“工程”,要比言必称“打仗”不知好过多少倍。“工程”
意味着此项工作实实在在、有条有理、来不得半点马虎。但也许是杞
人忧天吧,我对这种工程思维方式有两点忧虑:一是它是不是背后有
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痕迹?因为计划经济比较喜欢搞工程。二是它是
不是带有科学主义的局限?因为科学主义的一个缺点,就是把自然科
学研究中的基本态度和方法简单地搬用到社会生活中。本世纪二十年
代发生的“玄学与科学”的论争,胡适、丁文江等人力主科学完全能
解决人生观问题,就是一种表现。科学技术虽然是第一生产力,但科
学技术思想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社会生活中简单地搬用自
然科学研究方法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令人欣喜的是,自从江泽民同志1996年 2月提出“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制(党的十五大报告将“制”改为“治”)国家”以来,
法律思维方式日见发达,大有与工程思维方式媲美的趋势。例如,党
的十五大报告大约有83次提到“法”,比十四大报告多了50次;有6
次提到“依法治国”,16次提到要“依法……”。九届全国人大二次
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载入国家的
根本大法。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从1995年便作出决策:今后每年至
少举办两次法制讲座,1997年 2月,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我国各级领导干部中学过法律的还不够多。这一切表明,法律思维方
式逐步兴起,法律语言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法治的春天虽然姗姗而
来,但毕竟是义无反顾地走来了。

  注:引自《检察日报》1999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