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制止专利侵权的有力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
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段立红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将于今

年7月1日正式生效。该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

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

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

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处

理前款申请,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至九十六条和第九十九

条的规定。这是根据世贸组织TRIPS协议的要求新增设的条款,

属于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的临时救济。而这一制

度在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律体系中没有相应的规定。专利法第六十一条

以实体法的形式,在民事诉讼程序法中增设了这一法律制度,并指出

了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应条款,但是,该条所列举的条款均为包括诉

前财产保全在内的财产保全措施,而没有针对如何执行诉前停止侵犯

专利权行为作出规定。那么,今年7月1日以后,人民法院如何正确

执行专利法这条新规定,特别是如何确定该措施申请人的范围、管辖、

申请的条件以及法院审查的标准、解除的条件等,是必须予以明确的

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起草了《关于对诉前停止

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该司法解释于2001

年6月5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79次会议通过,定于

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下面,笔者就起草和制定本司法解释涉及的几个问题加以阐述:



  一、哪些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申请



  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在

起诉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通常情况下,对专利权人有权申请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和提

起专利侵权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不会产生歧义,审判实践中的分歧意

见在于如何理解利害关系人,特别是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被许可人中,

哪些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这项措施。从申请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

为和专利侵权案件的性质看,这两类案件的申请人和原告的范围应当

是相同的。关于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问题,属于人民法院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审查“原告是否是与本案有直

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范畴。鉴于以往的司法解释

没有明确规定“利害关系人”的范围,而这又是审判实践中需要予以

明确和统一执法标准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在江苏召开全

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时,对这一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并由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全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

会纪要》(1998年7月20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

件的指导性文件。会议纪要指出,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起诉人,

可以是合同当事人、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独占、排

他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依照法律规定已经继承或者正在发生继承的

知识产权财产权利的继承人等。



  参照上述会议纪要的意见,本司法解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专利法

中所称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即包括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的被许

可人、专利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通常来讲,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可以分为三类,即独占实施许可合同、排他实施许可合同和普通实施

许可合同。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依据合同,享有在一定的期

间和地域范围内独家实施该专利技术的权利,包括专利权人在内的任

何人不得实施该专利技术,因此,发生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直接受到

侵害的是独占实施许可合同被许可人的民事权益。这类合同的被许可

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也可以单独向人

民法院提出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申请。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

许可人依据与专利权人的合同,取得的实施许可权并不排除专利权人

的实施权,发生侵犯专利权的情况时,其可以和专利权人共同提起专

利侵权诉讼。因此,在本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二款中规定,排他实施许

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申请的情况下,可以提出申请。至于

普通实施许可合同被许可人是否有权提出申请的问题,情况比较复杂,

需要人民法院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如果普通实施许可合同

的被许可人与专利权人就发生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诉权问题在合同中特

别约定,并且这一约定真实有效且不损害其他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的

利益,经过法院的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也可以予以准许。



  二、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鉴于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措施,涉及双方当事人的重大民

事权益,因此,人民法院采取这项措施应当非常慎重。本司法解释对

申请人的申请规定了较为详细而严格的条件,同时也规定,执行这项

措施不能妨碍、拖延权利人行使权利。



  本司法解释第三条、第四条主要从提出申请的形式要件角度出发,

规定当事人应当提交的文件和证据。第三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

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应当递交书面申请状;申请状应当载明

当事人及其基本情况、申请的具体内容、范围和理由等事项。申请的

理由包括有关行为如不及时制止会使申请人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

损害的具体说明。之所以要求当事人提交书面申请状,是因为这项措

施是在当事人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之前,是否准予这项措施所依据的证

据也仅仅是单方证据,而且这项措施一旦作出,将对双方当事人的民

事权益产生重大影响。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执行这项措施,参照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一百零六条对先予执行条件的规定,将人民法院执行诉前停止侵犯

专利权行为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当事人请求的范围内。关于要求申请

人提交“有关行为如不及时制止会使申请人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

损害的具体说明”,一方面源于专利法第六十一条中对此的明确规定,

另一方面,也是要求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要对是否会产生“难以弥补

的损害”作出判断。



  本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了申请人应当提交的证据。专利权人应当

提交证明其专利权真实有效的文件,包括专利证书、权利要求书、说

明书、专利年费交纳凭证。提出的申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人

应当提交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出具的检索报告。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

系人在诉前提出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申请,其前提条件是专利权应

当是真实有效的。由于我国的专利法律制度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

门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不进行实质审查,而且人民

法院在受理专利侵权诉讼中,不能对涉诉专利是否有效作出决定,因

此,人民法院在受理这两类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的申请时,

更应当慎重审查。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中,新增了关于提交检索

报告的规定,即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要

求当事人出具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出具的检索报告。本司法解释参照

了上述规定,将“可以要求”规定为“提出的申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

的,申请人应当提交检索报告”。这样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部分专利权人依据不具备专利性的实用新型专利滥用诉讼权利,同时,

也起到鼓励发明人将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发明创造申请发明专利、提

高我国专利的整体水平的作用。



  本司法解释第四条第二项规定,利害关系人除提供证明专利权真

实有效的文件以外,还应当提供其有权提出申请的证据,包括有关专

利实施许可合同在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备案的证明材料,未经备案的

应当提交专利权人的证明,或者证明其享有权利的其他证据。另外,

本司法解释第四条第三项要求申请人提供被控侵权产品以及专利技术

与被控侵权产品技术特征对比,这些证据材料将对判断是否构成侵犯

专利权起到重要作用。



  三、人民法院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申请的审查



  本司法解释第十条、第十一条从人民法院对申请进行审查的角度,

规定了对停止侵权行为裁定的复议程序。



  在讨论本司法解释的过程中,有同志提出: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准

予临时措施的裁定和当事人不服这一裁定进行复议,其审查的标准应

当是一致的,不能作出裁定时一个标准,而对复议程序规定另一个审

查标准。从本司法解释第三条、第四条的文字内容看,与第十一条规

定的复议审查标准稍有不同,但是,从司法解释的整体内容看,人民

法院作出是否准予临时措施的裁定和对裁定的复议程序,所审查的基

本要点应当是一致的,即申请人的申请应当符合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第

一款规定的情形,包括被停止的行为应当是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不

停止侵权行为将给申请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等。但是,由于该项措

施大部分情况下是依据单方申请和提供的证据材料作出,重在体现及

时、快捷、有效地制止侵权行为的特点,体现加大对知识产权司法保

护的力度,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国情,防止专利权人滥用诉讼权利,在

人民法院对已经作出的裁定进行复议程序中,规定更加详细的审查内

容,特别是考虑被申请人的抗辩理由和社会公共利益因素,也符合T

RIPS协议的要求,并且与其他国家对该项临时措施的执行标准是

一致的。



  本司法解释第十一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复议申请应

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一)被申请人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行为

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二)不采取有关措施,是否会给申请人合法

权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三)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情况;(四)责

令被申请人停止有关行为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关于审查被申请人正在实施的或者即将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

专利权,并不是在实体审理前就对在此之后提起的专利侵权案件的最

终结果作出判断,而是要求人民法院依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指控侵权

和提出抗辩的证据进行审查,作出专利侵权胜诉可能性的初步判断。

在德国、美国等专利制度发达的国家,法院在作出是否准予临时禁令

措施时,都要考虑原告胜诉可能性。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例中,

法官在审理原告提出的临时禁令的申请过程中,在判断原告胜诉的可

能性时,不仅要考虑是否构成字面侵权,而且考虑是否构成等同替换。

由于我国专利法规定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不进行实质审查,

人民法院在受理这两类专利权人提出的申请时,更应当特别慎重,不

仅要求实用新型专利权人提交检索报告,而且法院要对专利技术与被

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对比文件和被申请人使用公知技术抗辩的理由

予以审查。



  四、如何确定申请诉前停止侵权行为措施的担保



  TRIPS协议第三节第五十条中规定:司法当局应有权要求临

时措施之请求的申请人提供任何可以合法获得的证据,以使该当局自

己即足以确认给申请人系权利持有人,确认其权利正在被侵犯或侵权

活动发生在即,该当局还应有权责令申请人提供足以保护被告和防止

申请人滥用权利的诉讼保证金,或提供与之相当的担保。其他国家在

执行临时禁令措施时,也要求申请人提供符合条件的担保。可见,申

请人申请临时措施,提供担保是必须的。



  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处理该项申请,适用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三条至九十六条规定。但是上述条款都是针对财产保全措施,

没有对停止有关行为如何确定担保数额和方式作出规定。与财产保全

不同,法院责令被申请人停止有关行为,没有可以直接援引的担保数

额计算标准。申请人针对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不同

性质的侵犯专利权行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也应当从不同角度考虑责

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数额计算方法。如果申请人要求停止许诺销售、

销售或者进口行为,则应当考虑所涉及产品的销售收入,以及合理的

仓储、保管费用;如果申请人要求停止使用、制造行为,则应当考虑

一旦申请错误可能给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失,以及人员工资等合理费用

支出。



  考虑到审判实践中采取停止侵犯专利权的措施会发生造成被申请

人更大损失的情形,因此,本司法解释第七条规定了追加相应担保的

内容,即在执行停止有关行为裁定过程中,被申请人可能因采取该项

措施造成更大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追加相应的担保。申

请人不追加担保的,解除有关停止措施。此外,对担保的方式和金额

的具体数额的确定,赋予受理该项申请的法院适当的裁量权。



  由于停止侵权行为临时措施与财产保全措施在内容和适用条件上

都不同,不采取停止侵权的措施所造成的难以弥补的损害是不能简单

用金钱赔偿就能够解决的,所以,该项措施的解除不能因被申请人的

反担保而作出。否则,这项措施就失去了意义。这是这项措施在适用

中,就担保而言,与财产保全措施的重大区别点。



  五、如何实施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措施



  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本司法解释第九条规

定了人民法院接受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

行为的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本规定第四条的,即符合形式要件的情况

下,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书面裁定。由于专利侵权案件在涉及是

否构成侵权的判断时,与盗版、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有所不同,

后两者的侵权行为一般比较明显,易于判断,因此,在需要将专利技

术与被控侵权产品技术特征作进一步对比的情况下,如果在很短的时

间内难以判断,人民法院可以传唤单方或者双方当事人进行询问,并

针对双方提供的指控侵权和抗辩的证据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再及时作

出裁定。本司法解释第九条的规定,既保证了这项措施的快捷、及时、

有效,又为人民法院慎重行使裁量权留有一定的余地,防止申请人滥

用申请权损害公共利益。



  诉前裁定被申请人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毕竟是一项诉讼程序中

的临时措施,目的是为了给权利人提供一项临时救济,使其在以后的

专利侵权诉讼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根据TRIPS协议的规定并参考

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申请人在申请临时措施后一定期间内不起诉或

者起诉失当的,所采取的临时措施应当解除,因不起诉或者申请错误

造成被申请人实际损失的,申请人应当适当赔偿。因此,本司法解释

第十二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人民法院采取停止有关行

为的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解除裁定采取的措施。本司

法解释第十三条规定,申请人不起诉或者申请错误造成被申请人损失

的,被申请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申请人赔偿,也可

以在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的

请求,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处理。



  本司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裁定的效力,一

般应维持到终审法律文书生效时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零九条的规

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

时止。与财产保全裁定不同,如果专利侵权诉讼终审判决认定被告行

为构成侵权,则首先应当判决其承担停止侵权的民事责任,也就是说,

诉前临时措施的效力最长维持到终审法律文书生效时止,即具有了判

决法律效力的连贯性。另外,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诉前责

令被申请人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裁定,涉及停止该行为的期间,期

间的长短要结合申请人提供担保和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因此,本司

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案情,确定具体期限;期

限届满时,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仍可作出继续停止有关行为的裁定。这

样规定给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决定被申请人停止侵权行为的

期限。



  六、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证据保全和先予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

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人民法院也可

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证据保全对于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至关重要,

人民法院及时保全到证明被告侵权的证据或者侵权获利的真实的财务

账册,将促使专利侵权案件顺利解决。



  专利法第六十一条仅规定了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措施和财

产保全,没有规定诉前证据保全的内容。民事诉讼法中也没有对诉前

证据保全的规定,原因之一是人民法院不能完全替代当事人在起诉前

收集证据。鉴于证据保全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主要作用,本司法

解释第十六条对此问题有了明确规定,即人民法院执行诉前停止侵犯

专利权行为的措施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七

十四条的规定,同时进行证据保全。



  在一些专利侵权案件比较集中的地区,人民法院积累和总结了许

多很好的经验。例如,在当事人提起诉讼时,及时进行证据保全,并

由审理该侵权案件的合议庭和执行人员共同进行,实践证明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在对侵权案件

适用财产保全措施的基础上以证据保全为主,实施这两项措施后,被

告主动提出调解结案的比例高、结案快、执行效果好。1999年共

调解结案133件,其中78件是因为对被告进行了保全措施,有2

2件是法院一查封,被告即主动提出调解结案。



  过去很多人认为,我国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中缺乏类似国外临时禁

令的规定,因而对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颇有微辞。实际上,从

现行法律规定看,人民法院可以在当事人起诉后终审判决前,依法作

出责令被控侵权人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先行裁定。我国民法通则第

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

碍、消除危险等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在诉讼

中遇有需要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情况时,人民法院可以

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先行作出裁定。因此,诉讼中人民法院

作出责令被告停止侵权的先予执行裁定属于已有规定,但是,过去由

于人们认识上的不一致,审判实践中并没有对此加以充分利用。为澄

清司法实践中的模糊认识,也为使本司法解释内容更加完整,在第十

七条中明确此项内容,即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专

利侵权诉讼时,同时提出先行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请求的,人民法院

可以先行作出裁定。人民法院据以作出先予执行的裁定的判断标准与

是否准予诉前临时措施的标准也应当是相同的。



  (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曾参与上述司法解释的起草

工作)



  注:引自人民法院报2001年6月30日。

http://www.rmfyb.com.cn/public/detail.asp?id=25423&keyword=